<專利申請系列-什麼東西能申請專利>
這一期<GIPR Channel>的文章我們要介紹電腦(系統)的APP軟體應用趨勢: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軟體應用已成為當前商業運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數據量的快速增長,企業亟需有效的方法來整理與分析這些數據,以便做出明智的決策。
在數據驅動的時代,理解客戶行為是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透過數據分析軟體,企業能夠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出有價值的見解,幫助他們更好地定位市場需求,優化行銷策略。此外,數據分析的職業發展機會也日益增多,掌握相關技能將使你具備競爭力。
當數據不再只是單純的資訊,而是能夠轉化為具體的商業價值。在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輔助下,企業能夠更好地理解市場趨勢,洞察客戶需求,並以數據為依據做出更有效的決策。本期”什麼東西能申請專利”我們就來看看關於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的議題。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擬定智財競爭策略,贏得市場競爭優勢。
目次
- 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可以申請專利嗎?
- 發明專利案例
- 新型專利案例
- 設計專利案例
- 下期預告-未來APP趨勢(雲端運算/社交應用/數據分析/AI/多平台整合)
一、數據分析可以申請專利嗎?
<<強哥提醒!若您不想看細節,只需知道” Data Analytics基本概念是透過各種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視覺化,以便發現潛在的趨勢和問題。此段內容您可只看圖表唷!>>
(一)數據分析軟體是現代商業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以下是數據分析軟體的幾個核心功能和應用場景:
- 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軟體應用的基礎知識:
核心 | 應用 | 例子 |
資料存儲與管理 | 數據分析的第一步是資料的存儲與管理,這通常涉及到使用各種資料庫系統。 | MySQL、SQL Server 或 NoSQL 資料庫。 |
理解資料類型和結構是使用數據分析軟體的基礎。 | 企業在使用 MySQL 管理資料時,能夠輕鬆進行基本的 CRUD(創建、讀取、更新、刪除)操作。 | |
資料視覺化 | 數據視覺化是數據分析的核心功能之一。透過圖表和儀表板,數據分析師能夠將複雜的數據以直觀的方式呈現,使決策者能更快速地理解數據背後的意義。 | 使用 FineBI 或 Tableau 等工具,可以快速製作各類圖表,如圓餅圖、折線圖等,以幫助團隊更好地洞察市場趨勢。 |
分析方法的應用 | 數據分析軟體提供多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預測性分析和診斷分析。這些方法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針對特定問題制定明智的決策。 | 描述性分析可用於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預測性分析則利用過去的數據來預測未來的趨勢,診斷分析則幫助分析師理解為何會發生某種情況。 |
報表生成 | 數據分析軟體通常集成報表功能,允許使用者自動生成各類報表,不僅能幫助企業監控業務表現,還可以促進內部決策。 | 如銷售報表、財務報告等。例如,使用 FineReport 可以快速設計並產出各類報表,減輕傳統報表製作的繁瑣工作。 |

- 如何使用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軟體理解客戶行為:
數據分析不僅僅是數據的收集與呈現,還需要結合資料決策系統,幫助企業即時作出策略調整。例如,通過CRM系統整合行為數據,企業能夠針對特定客戶發送個性化的推廣信息,提升客戶滿意度與忠誠度。
關鍵 | 傳統方法 | 數據分析方法 |
數據收集 | 人工收集 | 自動化數據收集,如網站流量追蹤 |
行為數據分析 | 基本統計 | 進階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 |
客戶資料視覺化 | 傳統報表 | 視覺化工具、互動式儀表板與圖表 |
資料決策系統整合 | 直覺與經驗 | 根據自動化收集的數據驅動之決策 |
- 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軟體應用的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名稱 | 應用行業 | 主要功能 | 成效 |
FineBI商業智慧 | 零售業 | 購買歷史分析 | 降低存貨成本,提升促銷精準度 |
阿米巴經營平台 | 製造業 | 生產數據追踪 | 生產效率提升20% |
FineDataLink | 大型企業 | 數據整合 | 業務運作時間縮短30% |
Google Analytics | 電商平台 | 網站流量與用戶行為追蹤 | 轉換率提升15% |
這些成功的數據分析實例展現了數據分析軟體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潛力。透過合理的數據分析,企業不僅能夠解決當前的問題,還能提前預測市場趨勢,增強競爭優勢。
(二)接著,判斷「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能否申請專利?具不具備技術或設計?若要提升「技術性或設計性」,例如如何使技術進步、根據用戶需求變化、以及受AI發展之驅動等。強哥的建議是:
1、AI 驅動的增強型分析(Augmented Analytics)-利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 自動資料清理、轉換與預處理
- 自動化洞察生成(Insight Generation):指出異常、關鍵變數、自動生成解釋。
- 自然語言查詢(NLQ)與自然語言生成(NLG):用戶可以透過自然語言提問並得到解釋性的回答與視覺化報告。
- 例子:Power BI 的 Copilot、Tableau GPT、ThoughtSpot。
2、即時分析與邊緣運算(Real-time & Edge Analytics)
- 資料不再進資料倉後才分析,而是在邊緣裝置或流式資料中即時處理。
- 例如:物聯網(IoT)感測器資料、金融交易、社群平台資料即時監控。
- 技術:Apache Kafka, Apache Flink, AWS Kinesis 等。

3、零代碼/低代碼平台(No-code / Low-code)
- 幫助非技術人員建立儀表板、查詢、模型。
- 拖拉式設計、自動建模、自然語言描述轉分析流程。
- 產品:Microsoft Power Apps、Zoho Analytics、Qlik Sense等。
4、資安與資料治理整合(Security & Governance)
- 整合敏感資料識別、存取控制、審計紀錄、數據主權(Data Sovereignty)。
- 內建資料合規管理模組(如GDPR、CCPA等)。
5、可解釋性與負責任AI(Explainable & Responsible Analytics)
- 模型與分析結果需能解釋給非技術用戶。
- 整合 bias detection、model audit trail、影響分析工具。
6、雲端原生與多雲分析平台(Cloud-native & Multi-cloud Analytics)
- 支援彈性擴充、跨平台資料存取、整合不同雲供應商(AWS, Azure, GCP)。
- 雲端資料湖與分析平台整合,如:Snowflake、Databricks、BigQuery。
7、自動化資料管線(Data Pipeline Orchestration)
- 將ETL/ELT流程可視化、自動排程、錯誤回報。
- 整合資料來源:SQL、API、Excel、NoSQL等。
- 工具:Apache Airflow、dbt、Fivetran、Dagster等。
8、行動裝置與語音互動支援(Mobile & Voice Interface)
- 利用手機與語音助理進行即時查詢與報表產出。
- 支援語音圖表摘要、語音驅動探索。
9、垂直領域整合(Vertical-Specific Solutions)-開發針對產業的分析模組
- 資訊業:例如使用者資料分析。
- 零售業:例如顧客行為與存貨預測。
- 製造業:例如良率與維護分析。
10、協作分析(Collaborative Analytics)-分析不再是單一使用者操作
- 即時共編儀表板。
- 留言與標註。
- 分享互動報告鏈接。
<實際上還有許多例子,如果有興趣歡迎私下與強哥延伸交流>

最後,有沒有存在法定不予專利的事由?例如:
- 沒有涉及生物學方法、人類或動物之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方法;
- 不可以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內容;
- 不能只是純功能、藝術或電路布局;
- 不能是單純的自然發現、科學原理、中文輸入/語言/數學/遊戲方法或規則本身、人為方法(如以手指夾球)、商業方法、傳統技藝等。
- 特別需要留意的是:單純的設計概念、單純程式碼本身,應屬於著作權。
二、發明專利案例
發明的重點在於必須具有「技術性」;發明專利保護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的創作,包括構造、方法、功能、技術、製造、使用方便性等方面之技術改良或突破。因此,強哥建議「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技術,理所當然應取得發明專利。以下舉出兩個發明專利案例讓大家瞧瞧:
- 一種數據分析系統以及數據分析方法(專利號I869218),申請日期2024/02/29,本發明專利主要用於處理多模態數據。該系統包含記憶體和處理器,並利用不同的模組進行資料處理,例如校驗模組、處理模組和報告模組。透過聯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系統能夠將多種資料來源的數據進行融合分析,最終生成測試報告以提高分析效率和準確性。



- 一種神經網路點雲資料分析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專利號I851468),申請日期2023/11/03,本發明專利公開一種改良的 VoxNet 3D 神經網路模型,用於分析點雲資料。這種方法包含資料輸入和分析兩個步驟,其中分析部分運用了這個改良模型。改良的模型透過調整層級結構和連接方式,例如包含輸入層、多個隱藏單元層和池化層,提升了點雲資料分析的精確度。


三、新型專利案例
新型專利保護的是有形物品,而非技術概念或製造方法。因此,如果申請的「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專利有涉及到物體之構造組合(如硬體的系統框架、架構、裝置、模組等),仍有可能得到保護,但強哥必須強調,新型專利不能單純申請「方法」,可考慮申請「系統」。另外,申請專利範圍的請求項1是關鍵的,故強哥就提出一個關鍵問題,讓同學們思考一下:「請求項1界定整整超過一頁(的限制條件),是要申請甚麼?請求項1界定的內容都是現有技術(沒有特點),又是要申請甚麼?」以下舉出兩個新型專利案例跟大家分享:
- 一種資料分析裝置(專利號M668755),申請日期2025/01/06,本新型的創作目的在於自動化處理大量文字資訊,特別是針對對話紀錄的分析。 該系統藉由通訊網路連接一個後端伺服器,後端伺服器搭載了大型語言模型來處理對話資料,並將分析結果傳回裝置進行進一步的處理與指標產出。 這種裝置能根據對話紀錄和預設規則,利用大型語言模型識別出問答集與對應的分析結果,最終提供重要的分析指標。


- 一種產品數據分析系統(專利號M661687),申請日期2024/07/02,本新型主要目的是協助產品設計師。 該系統包含多個模組,負責儲存、接收、分析和顯示產品相關數據。 透過這個系統,設計師可以獲取市場趨勢、競爭對手資訊等多方面的產品數據,以便做出更精準的設計決策並提高提案效率。

四、設計專利案例
申請設計專利必須「應用於物品」、「透過視覺訴求」,表示設計必須透過視覺方式呈現。經過強哥調查發現,有許多與「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相關的設計專利。以下分享兩件設計專利案例:
- 一種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 data flow path (專利號USD1018571S),申請日期2023/02/06,此設計專利保護的是一個用於顯示資料流路徑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UI),旨在提供一種新的、具裝飾性的介面設計,讓使用者能以視覺化的方式理解資料在網路中的流動路徑。

- 一種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專利號USD1050167S),申請日期2024/01/02,此設計專利保護該圖形使用者介面的「裝飾性設計」,其描述包含三種不同的實施例,顯示了該設計在裝置螢幕上的呈現方式。 透過這些圖示,可以看到該介面可能包含箭頭或其他指向性圖形,以及一個顯示類似音量或進度的矩形區域,暗示其可能用於導航或狀態顯示。



五、結語:下期預告-未來APP趨勢(雲端運算/社交應用/數據分析/AI/多平台整合)
總結來說,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已成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不可或缺的一環,能幫助企業理解市場趨勢、洞察客戶需求並做出明智決策。透過數據分析取得先機,是智財競爭策略的關鍵部分。為了鞏固這種優勢,將數據分析相關創新申請專利保護至關重要。技術思想、方法或系統可申請發明專利;涉及具體構造的系統或裝置能尋求新型專利保護;而創新的圖形使用者介面則屬於設計專利的範疇。透過妥善的專利佈局,企業能保護其在數據分析領域的投資,提升競爭力。需留意並非所有相關內容都能申請專利。
當然,研發創新、市場行銷、經營管理者應把時間、精神智力都灌注在本職上,因此挖掘智財、申請專利、智財策略的工作就交給專家吧!如果有興趣找強哥談談,讓強哥協助您取得所需重要資訊、追蹤技術、專利挖掘、迴避風險,歡迎與強哥聯繫。
在下一期的<GIPR Channel>文章裡,強哥會繼續介紹APP的應用趨勢-AI軟體應用,而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會介紹:多平台整合。強哥也預告,電腦軟體相關的系列已經快要結束,接下來我們可能會開始聊半導體共應鏈相關產業的一些實務案例,其中仍然會有AI、軟體、電資、網通或韌體,也會有機械結構、硬體或基礎物理化學等技術,希望透過淺顯易懂的介紹,就能吸收這些熱門產業的新知。若你也想知道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申請專利。敬請期待!